太原醍醐培训学校 Taiyuan Tihu Training School

专注于高考教学
招生热线:0351-8591111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时事聚焦

父母过度干涉你的生活是什么体验?

所属分类:时事聚焦    发布时间: 2022-09-13    作者:admin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初秋的晚风轻轻吹拂着窗帘,月光透过玻璃丝丝缕缕地洒落在窗台。我躺在床上,睡意尚浅,习惯性地拿起手机,随手刷着朋友圈。

就在这时,我看到一位学妹更新了动态,大概内容是吐槽父母从小到大一直安排她的生活,如今,学妹希望留在大城市,而父母却非要她回老家工作。

原来,大家都有父母总是干涉我们生活的感受,他们好像一直喜欢安排一切。从小时候帮你选兴趣班,到上学时帮你选专业,再到毕业后帮你选择工作。他们总喜欢帮你做决定,挑选一切他们认为是“对的”东西,并认为这是“..的”选择。

我一直觉得,我的人生剧本从我出生的那刻起就被我的父母拟好了结局。

⏰ 6岁

学舞蹈,改善形体,提高身体素质。

穿上薄薄的纱裙,戴上美丽的装饰,身姿与音乐融为一体,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自由舞蹈……

这是我妈妈幻想我跳舞时的样子,也正是因为这份幻想,她让小时候喜欢画画的我学了舞蹈。

15岁

选理科,以普通考生的身份进入大学。

少年时期,总是容易浪漫且冲动。总想要为世界做些什么,也想要这世界发生些改变。了解了许多媒体从业者的故事后,我特别崇拜他们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的样子,希望自己也可以进入这一行,了解并传递别人的故事,让世界或者某一个人、某一个群体因为自己过得好一点。

于是,我萌生了学文科、参加艺考学编导的想法,父母知道了之后极力反对:

“文科能有理科好就业吗”

“当什么记者,每天东奔西跑,工作生活都不稳定”

“你就是想通过学艺术逃避学习”

我没有也不敢反驳,只得默默收起对传媒的向往,在分科意向书上填上“理科”二字,继续埋头于高中的兵荒马乱。

18岁

读离家近的大学,学师范、法学或者公安类专业。

如父母所愿,我平平稳稳地度过了高中三年,即将填报志愿,开启大学生活。

我希望填报大城市的新闻专业,父母则希望我选离家近的学校,学师范、法学或者公安类专业,以便考公考编。他们依旧用老一套的说辞反对我想学新闻的想法,并且觉得我想留在大城市的想法是好高骛远、不切实际。

22岁

回到家乡,找一份稳定的工作。

我未能忘却少年时的传媒梦,一直以来的职业规划都是去大城市成为一名记者。他们并不认可,抓紧一切机会劝我回到家乡,不停地诉说着留在老家的好处,同时向我灌输大城市很难生存的想法:

“我同事的小孩在大城市,现在还在租房子,一年搬七八次家”

“你堂哥现在是县小学的教师,每天上班路程不到10分钟,周末还能回家吃饭”

“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”

24岁

相亲,准备结婚。

上学时不允许你谈恋爱,一毕业就想你立马结婚,这应该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。在他们的规划里,我上学期间..不要恋爱,而毕业两年内就应该结婚。

相亲是他们心中比较稳妥的恋爱方式,五官端正、品行优良、本地人、未来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这是他们心中寻找相亲对象的标准。他们甚至还思考了我结婚后多久要孩子,生几个孩子,孩子交由谁来照顾的问题。

“早点要孩子,趁着双方父母年轻好帮你一起照顾孩子”

“生两个孩子,他们好作伴”

我的人生轨迹像被预定好了似的,读什么样的大学,学什么样的专业,做什么样的工作,什么时候恋爱,什么时候结婚,我的父母早就规划好了这一切。

从小到大,我都在想父母为什么要干涉我的生活?

我并不想按照他们的安排过完一生,而是想将人生轨迹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报志愿时,任凭他们费尽口舌,我还是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,去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地方读书。临近毕业时,我也没有听取他们留在家乡的建议,而是选择只身一人来到北京。

偌大的北京城给我的初印象是好像永远不需要休息,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,都可见行色匆匆的人们守卫着自己的赛道。

其实来北京之前,我并没有正儿八经地线下工作过,所以在初到单位时被单位紧迫、严肃的工作氛围给震慑住了。实习生每天要承担的任务也很多,加上初来乍到业务不熟练,我每天都被庞大的工作量所淹没着。

工作不顺利,租房也不称心。房东家内部出现纠纷,我租住的房子三番五次被人骚扰,房东一开始还想办法帮忙解决,到.后直接下了“逐客令”。万万没想到,刚来北京不到两个月的我就要面临“无家可归”的问题。

又是一天将近凌晨才下班,我一边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翻看着房源信息,望着周围的高楼林立、车水马龙,我问自己:这真的是自己向往的北京吗?

孩子受了委屈,..时间还是想要找自己的父母。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,哽咽着跟她说着我近来的遭遇,我本以为她会责备我、嘲笑我这是自作自受。

谁知电话那头的妈妈立即很心疼地说:“觉得累就回来吧,家里也不缺你一口饭,这么晚了快先回家休息!”挂掉电话后,妈妈还立即给我转账,叮嘱我在外不要亏待了自己。

是呀,父母怎么会忍心看到孩子过得不好呢!他们所有的干涉都是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帮你规避风险和弯路。干涉交友,是害怕孩子遇人不淑误入了歧途;希望孩子留在他们身边工作,是害怕孩子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打拼太过辛苦……

父母的初衷一直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!

但这份“以爱之名”的干涉为什么会对我们造成压力呢?

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,不可能按照父母的设定好的模式被“制作”出来。我们有自己的意识和思想,对未来有着自己的憧憬。再者说,我们也不可能在父母的呵护下过一辈子,早点接触我们应该接触到的风险,走一走我们必然会触碰到的弯路,未尝没有益处。

那我们如何“摆脱”父母的过度干涉呢?

父母不是洪水猛兽,要学会和他们沟通,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。比如父母不想让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,你既要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于这个城市、这份工作的向往,也要让他们看到你有吃苦的决心不会受苦的能力

承接上文,初到北京的我工作和租房都不顺心,调整好心态后,我积极努力地适应自己的工作。很多事情不懂,同事们讨论的时候,我就在一旁认真倾听,拼命汲取“常识”;文章写得不行,我就改到它行为止……渐渐地,我在工作中就可以游刃有余了。新租的房子通勤不算方便,但好在不用担心“无家可归”的问题。

工作和生活步入正轨后,我时不时就会和父母分享一些日常,工作后的..篇文章发表之后,我立即转发给他们看,他们虽然嘴上没说什么,但还是..时间分享到了朋友圈。

父母惊喜于我的成长,也感动于我的热爱。.近的对话中,他们已经很少提及“回家工作”这个词。尝到沟通的甜头后,我又跟他们交流了许多自己关于未来的规划,他们没有明确地表示支持,而是“嘴硬”地说道:“你大了,我们可管不了你的事,以后别再哭着鼻子找我们诉苦,我们可不听。”

至此,我和我的父母达成和解。

“成长就像学习骑自行车,教的人不可能永远手把手,放手的那一刻才是孩子真正成长的时候,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,也要相信我们的教育足以让孩子抵挡风雨!”

父母是世界上.为孩子着想的人,如果你觉得他们的干涉让你压力重重,不妨及时与他们沟通,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。相信父母一定会理解。

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87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