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经进入8月了,暑假过半,孩子们的假期状态如何?假期计划进行到哪一步了?该完成的事情都完成了吗?是否有落下的任务还拖着没有做?不同于假期刚开始的兴奋、新鲜,此时的孩子们容易逐渐产生倦怠、拖拉。暑假“余额不足”,家长和同学们这时候要为开学进入新学期做准备了。8月11日,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学生、家长和老师,提前为大家整理收心指南。
抓住假期尾巴放松身心
“感觉一眨眼的工夫暑假就结束了。”昨日,家住迎泽区的小乐一边看电视一边说,他对这个假期比较不舍,开学后,学习比较紧张,没有过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因此,.近几天他每天都会看一两个小时喜欢的电视节目,也会约上同学一起玩一会儿,享受“余额”不多的假期。
“就是还想再多享受一下暑期放松的状态。”即将上高一的小舟告诉记者,虽然整个暑期,她都没有停止学习,但是每天的作息时间相对比较自由,早上也可以多睡一会儿懒觉,下午还可以追追剧、打打球、玩玩游戏,但是等到开学以后,这样的状态肯定是没有了,因此,.近几天,她比较珍惜这种有些“慵懒”的感觉,也想再多享受几天。
“可以理解孩子的心情。”小舟的妈妈季女士表示,孩子马上就要回到寄宿学校了,开学就开启住校生活了,学习也会比较紧张,趁还没有返校,在家放松一下可以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。
家长忙着催促孩子收心
“我.担心的就是她无法适应新学期的节奏。”学生家长李女士说,临近开学,她比孩子还要紧张,毕竟一个暑期下来,孩子天天沉浸在假期的状态里,虽然暑假作业按时完成了,但是开学前,孩子却没有按照计划表来完成各项任务,因此,.近几天她要经常叮嘱孩子,也开始压缩孩子下楼玩的时间,但是说多了,孩子有些烦躁,效果也不好。
与李女士一样,假期过半,家长.希望的是孩子们能够早点收心,进入学习状态,于是这段时间,家长们工作之余,也在忙着用各种方法来帮孩子收心,除了叮嘱和催促外,有的家长已经开始带着孩子制订周密的学习计划,每天要求孩子提前学习新学期的学科内容及必读的书目,逐步增加孩子学习的时间,压缩孩子娱乐放松的时间,希望孩子的脑袋里只装着“开学”这一件事,早点进入状态。
“其实孩子要开学了,我还挺开心的。”学生家长周先生表示,面对“神兽”即将“回笼”,他充满期待,毕竟孩子有时候也不太听话,相信开学了一切就会步入正轨。但是面对开学,他也有些担忧,因为他和爱人又要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了,心情也会随着成绩的好坏而变化,这也是每个家长必须经历的吧。
帮孩子收心应注意技巧
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,放假越久人就越懒,觉得浑身不舒服,整个人缺乏干劲。暑假综合征并不是一个专业病种名称,而是指一些学生在暑假中表现出的情绪低落、心烦意乱、精神懈怠、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在新学期开学后,则会出现失眠、健忘、走神、起床困难、记忆力减退、理解力下降等症状,这些症状和之前暑期长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联,因而称之为暑假综合征。
太原市实验小学郭彤老师表示,开学前的收心准备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配合,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家长动嘴提醒,孩子付诸行动,这样通常不能起到很好的收心效果。帮孩子收心有很多方法和技巧,家长还可以做以下尝试:一方面,从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下手,在开学前一两周,..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,这样循序渐进地坚持,对于已长时间处于放假状态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;另一方面,家长可以在言语上给孩子一些安慰,让孩子从心理上克服“开学恐惧症”,鼓励孩子们早日主动融入开学后的学习生活中去。但是家长要切记,在帮助孩子“收心”时不能操之过急,不建议家长经常对着孩子唠叨“赶紧收心”,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情绪。
他建议各位家长,临近开学和开学之初,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,例如应该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,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,与孩子步调一致,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,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。此外,..在开学前帮孩子制订一个和学校作息时间接近的时间表。与孩子多沟通、多交流,有意识地从假期游玩等话题转向学习的方面,正面引导孩子收心,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信心和期待。
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 实习生 李佳蓉
收心策略
1 掌握时间点
暑假收心..是选在开学前一到两周进行。在这段时间内,不要再让孩子们安排耗时耗力较多的娱乐活动,提醒他们保持精力,逐步从散漫的玩乐状态进入学习状态,并找回上学时的良好习惯。
2 以状态调整为主
生活状态的调整,让学生们调整生物钟,开始按照上学时的要求规律作息和饮食;心理状态的调整,帮助学生们认识新学年的学习内容和目标,感受到一定的学习压力,提起前进的劲头。
3 收心落实到知识学习上
不论是复习旧知识还是预习新知识,这个过程中,家长们不用给学生们布置太多学习任务,在完成暑假作业的基础上,可以拿来下学期的教科书进行预习。
4 讨论新学期打算
可以开学前与孩子一起讨论下新学期的打算。在交谈中家长可以让孩子总结自己去年做得好的地方,今年有什么打算,还可以问问需要提供哪些帮助。不用一次谈完,家长可以借一些日常谈话机会,介入这些话题,这样也可以达到一种收心的心理暗示效果。